方碑刻忠魂 精神传后世
2022/4/2 8:43:58 来源:本站
次浏览
1928年之后,国民党特务开始在山东疯狂逮捕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齐鲁大地。1929年初,因贪污组织经费败露的山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王复元叛变革命。受其蛊惑利诱,任省委交通处主任的其兄王用章跟随“下水”。王氏兄弟合污后,纠合一小撮叛党分子和被党组织清除出去的渣滓,成立清共委员会和“捕共队”大肆搜捕,省委书记邓恩铭、秘书长何自声,省委干部朱霄、杨一辰等多人被捕。1929年7月,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和夫人张文秋、省委秘书长等8人被捕。1930年2月,山东临时省委书记吴丽实等8人被捕。山东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把敌人的监狱当作新的战场,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斗争。1929年4月和7月,狱中的共产党员进行了两次震惊全国的越狱斗争。
1929年初,关押在省府前街警察厅拘留所内的邓恩铭等决定利用日军与国民党政府交接的机会,发动越狱斗争。当时,被关押的党员分散在拘留所内4个囚室,其中一个囚室还押着16名土匪犯。邓恩铭等积极进行争取土匪犯的工作,说服土匪犯头目李殿臣共同行动。当越狱的组织领导和出狱后的疏散方向等问题还未及详细研究时,越狱计划不慎泄露。4月19日晚7时许,性情鲁莽的李殿臣等打倒看守,同一囚室的15人从拘留所东大门的南墙壑处跳跃而出,但其他囚室的人事先不知他们的行动,结果,除中共党员杨一辰逃脱外,其他人均被捕回。
越狱事件发生后,邓恩铭等被转移到山东省立第一监狱,他们吸收第一次失败的教训,积极策划第二次越狱。这次他们把越狱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到,并制定了应变措施,成立了由邓恩铭、何自声等5人组成的指挥机构。7月21日,他们按预定计划行动,打倒看守,突破封锁,冲出监狱的大门。但由于长期的监禁,大部分人身体孱弱,再加上穿戴和众人不同及道路生疏,邓恩铭等10余人又被捕回,但有6人逃脱。这次越狱,在全国造成了极大影响,许多报纸纷纷报道,称之为“济南巨案”。
1931年初,蒋介石命令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榘率部去江西“剿共”。韩为保存实力,假称山东共产党也很多,不愿去江西。为了向蒋介石证明自己言之有据,韩复榘组织了专门用来审讯共产党员的山东省军法会审委员会,将在狱中的共产党员从重从快判决。结果,22名党员被判死刑。
1931年4月5日,正值清明节的前一天。凌晨,济南公安局长王恺如带着一群军警涌进监狱,将枪口对准每一扇牢门,然后一个个点名提“犯人”,总共22人。当点到郭隆真的名字时,郭隆真立即高呼口号,被军警当场开枪射杀。当载着邓恩铭、刘谦初等21人的3辆囚车驶上大街时,21人同声唱起了《国际歌》。
悲壮的歌声,震撼着黎明前的济南城。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上,军警密布,枪刺林立。21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迎着敌人的枪口,昂然挺立,高呼口号……
为缅怀先烈英雄事迹,发扬革命传统,1986年8月中共槐荫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四五”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时称“青年公园”)建立纪念碑。这一决定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原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时任中共济南特支书记胡允恭分别为纪念碑题词、写信。
1987年3月,共青团槐荫区委发起了开展“学习四五烈士事迹,捐献建立纪念碑”活动,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捐款6万余元和各地艺术家为纪念碑义捐书画200多幅。
1989年4月4日,纪念碑落成。纪念碑由著名雕塑家仇志海设计,高5米,由3块长方体大理石组成,镶嵌反映烈士当年英勇就义的铜雕,刻有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和原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的题词及22位烈士的主要生平事迹。
原省委书记苏毅然,原省委副书记马忠臣,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贺国强及省、市、区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邓恩铭烈士之弟邓恩光,刘谦初烈士之女刘松林和社会各界代表500余人参加了纪念碑揭幕式。
1995年,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将“四五”烈士纪念碑列为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4月5日,共青团山东省委将“四五”烈士纪念碑命名为“山东省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共青团槐荫区委充分发挥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每年4月5日前后组织青少年前来扫墓,缅怀革命先烈。
2009年,为配合槐荫广场人防工程改造,纪念碑暂时外迁。2010年2月,人防工程全部竣工,团区委、区党史办、区园林局等部门积极配合,将纪念碑重新安放至原地,对纪念碑进行了碑体抬高、清洁、描金等修缮处理,碑体四周设置了汉白玉栏杆,前方建设了纪念广场,整个纪念碑焕然一新,更加庄严肃穆。
鞠躬献花:
0次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