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坚定  视死如归

2022/4/2 8:49:02       来源:本站     次浏览

1933年8月18日,国民党反动派在济南泺口马家道口枪杀了原中共济南市委书记李春亭、青岛市委书记李伟仁、共青团山东特委书记孙善帅、山东省委巡视员张福林、郯城县委组织委员孙善师、益都县委书记段亦民、鲁南特派员唐东华、益都县委书记郑心亭、青岛市委秘书王常怡9名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史称“泺口九烈士”。

李春亭、孙善帅等9人被捕后,不畏敌人严刑拷打,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在狱中,他们同敌人展开多种形式的斗争。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气节。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国民党反动派最终下了毒手。

1933年8月18日,凶残的敌人将李春亭、孙善帅等9名党员领导干部押赴济南泺口刑场。在刑场上,他们毫不畏惧,视死如归,手拉手,齐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在歌声和呼声中,英勇就义。

原中共济南市委书记李春亭出生安徽宣城县油扎沟镇。1931年1月,李春亭由上海调到山东工作,时值中共济南特支遭到破坏。3月,山东省委决定派胡萍舟、李春亭由青岛到济南恢复党组织。到达济南后,首先找到原济南特支成员王永周,通过他与济南乡师支部取得联系。经十多天的努力,于中旬恢复了中共济南特别支部。6月初,经省委批准建立了济南市委,胡萍舟任书记,李春亭任秘书长,王永周任宣传部长,陈恒乔任组织部长。6月底,李春亭参加了省委在青岛崂山召开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改组了省委,李春亭被选为省委执行委员兼巡视员。8月,省委在青岛遭敌破坏,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滕英斋被捕牺牲,中央决定调胡萍舟任省委书记,李春亭兼任济南市委书记。期间,先后建立了泰安县委和泰安、莱芜、曲阜3个特支,统由济南市委领导。“九一八”事变后,李春亭遵照省委指示,加强对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领导,市委全体同志分头到济南乡师、正谊中学、爱美中学、济南女师、济南高中、济南一中等校进行组织、发动抗日救国运动。

1932年1月,山东省委机关由青岛迁往济南,省委决定撤销济南市委,济南市基层党组织归省委直接领导,李春亭调任青岛市委书记。

李春亭到达青岛后,以工人集中的沧口、四方为工作重点,很快恢复了沧口党支部。 为了使党的宣传工作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李春亭主持创办了《工人之家》《铁路工人》和《大众周刊》等报刊。由于工作劳累,使李春亭的肺病经常发作吐血,身体十分虛弱,但他仍坚持不停地往返于市内、四方、沧口工作。5月18日和22日,富士纱厂党支部组织工人举行了两次罢工,但均遭到镇压,200余名工人被捕。随后,国民党沧口公安分局限令工人复工,同时派侦缉队前往大枣园、宋哥庄.十梅庵等处,逮捕了参加领导罢工斗争的我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员5人。
  事情发生后,李春亭迅速向山东省委作了汇报。省委鉴于李春亭的处境危险,即派李伟仁前往青岛接替工作,调李春亭回省委工作。当李春亭和李伟仁在海泊桥水场接头时,被敌密探高振东跟踪逮捕。随后,李伟仁、陈文其、王常怡、武嘉澍等党员干部相继被捕,青岛市委遭到了严重破坏。

国民党青岛公安局对李春亭进行了残酷的刑讯,但他坚贞不屈,铁骨铮铮,丝毫没有泄露党的任何机密。敌人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于8月8日将李春亭和其他11名党员押送济南国民党高级法院。国民党“军阀会审委员会”非法判处李春亭死刑。18 日,国民党反动派将他及其8名党员干部押赴济南泺口刑场。面对敌人的屠刀,他威武不屈、大义凛然,高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时年32岁。

泺口九烈士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人,2004年5月,济南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九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筹建纪念碑。2004年11月初,泺口九烈士纪念碑开工建设。2005年4月落成,碑文上写道:“1933年8月18日,九位共产党员在此英勇就义,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残酷杀害。”

泺口九烈士纪念碑屹然矗立在黄河南大坝西、泺口险工40号坝处,碑高6米、宽8米、厚2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主要采用传统纪念碑与现代雕塑相融合的手法,用高浮雕和低浮雕相结合的方式,给人们一种现代感、崇高感和视觉冲击力。整个纪念碑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表现高昂的革命精神;第二部分表现气吞山河、慷慨就义的英雄气概;第三部分则表示追忆和缅怀,寓意推翻“三座大山”等内涵。

2005年12月,泺口九烈士纪念碑被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6年,被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第一批济南市党史教育基地。







鞠躬献花:鞠躬献花 0次献花

飘窗 新浪微博 微信

友情链接